電視劇「十月圍城」聽說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來,
雖然劇情以及部份人物延續了電影版,但其實是電影版的後續故事,
電影版自己只看過後半,主要在講述當時革命志士保護孫文的經過,
而電視劇只有頭二集和電影版有關,
接下來劇情延伸至車夫阿四身上,
講述阿四如何由一介視革命黨為「亂黨,」的小民轉變為認同並參與革命的人士。
因為自己並不喜歡電影版,因此一開始並沒有指望自己會喜歡上這劇,
只是因為剛開始對某人感興趣,
在看完「最美的時光」和「來不及說我愛你」後,
在搜尋還有什麼他的劇可以追時,正好發現這電視劇在大陸要上星,
秉持著有新劇當然先追新劇的想法,也就跟著追完了整部電視劇,
沒想到看了前幾集後完全被劇情吸住了,
雖然也覺得阿四命運也太福大命大,幾次面臨死亡都能死裡逃生,
有點不合常理,
但幾乎每集都有精彩的爆點,再加上戲裡眾演員精采的演繹,
長達六十集的電視劇看完了,自己竟然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除了驚嘆於劇本以及拍攝的嚴謹(台灣有多久沒有這類的戲劇了??),
也驚訝於鍾漢良怎麼可塑性這麼強??
只有一開始有想起這是鍾漢良演的,接下來已經完全融入到劇中的角色裡,
除了覺得李重光和王阿四根本是兩個人之外,
更是完全沒有想起劇裡的阿四就是鍾漢良,這演技真是太讓人驚嘆了啊!!
這是剛出場的李重光
小心警惕、打量四周的重光,眼神十分機警!!
同一時間出場的王阿四,光看眼神是不是就覺得是兩個人??
這個眼神是屬於李重光的眼神
即使重光出場的時間不多,但是很神奇的卻讓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在打電話向父親李玉堂求車時的那個落淚,
知道也許這是最後一次向父親說話,那滴眼淚道盡了心裡的憒疚與不捨。
一開始剛出場的阿四是個大字不識的莽夫,因此很容易與重光區別,
但後期開始「入戲」的阿四,氣質還是與重光大相逕庭...
但是後期慢慢「入戲」的阿四,即使脫離了車夫的氣質,
和重光還是大不相同,阿四看起來就是雖然重情重義但骨子裡有股市井小民的倔。
在演講台上,雖然侃侃而談,但看得出全身有些許僵硬,
這是沒有見識過大場面的阿四應有的反應。
這麼憨直而誠摯,但有點臉皮厚、且故意的讓人無法拒絕的笑容,
是只有曾經是低下階層的阿四才會有的。
當然,除了花痴鍾漢良的精彩表現,
這部戲之所以精彩,除了主角之外,各各配角、任何一個鏡頭也不容錯過,
除了看著阿四的成長轉變,
阿四和舒云之間有點歡喜冤家的相處模式,以至於到最後若有似無的感情,
阿四和李玉堂之間的父子之情、
阿四和區巡撫之間的岳父與女壻之情、
阿四和老奶奶的祖孫之情......等,
也都是讓自己不由自主的一集追著一集的動力。
還有阿四和舒云之間若有似無、與日漸近的感情,
也算是這主軸較硬的劇情中的調劑。
舒云有難,阿四前往解救,
一反過去總是舒云出手相救,這裡的阿四是受到舒云依賴,他們的關係也悄悄變化
經歷了總總,最後兩人在窄巷相遇的一段談話,兩人的表情都太到位了
尤其是阿四的這一聲「對不起」,怎麼樣都讓人相信兩人之間的感情是真的,
但這又不止是男女之間的感情,
所以最後的最後,當阿四只能說的出這聲「對不起」時,令人好不唏噓。
長達六十集的電視劇,心得與感想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
自己也沒那個能力可以對劇情發展或演員演技做什麼深入的分析,
對於要花痴鍾漢良,雖然這裡的造型不若其他現代劇的帥氣或是有民國軍裝的英氣,
甚至這裡的阿四有點呆萌,但還是很驚艷於他的演技,
而對於做為一個純粹欣賞電視劇,被迂迴劇情吸引的觀眾來說,
除了阿純自己真的欣賞不來之外(不要問我為什麼,這只是個人喜好問題),
這劇每一位演員的演繹都為這部劇增添了一份精彩,
而阿四雖然歷經了對革命從冷眼旁觀、到慢慢理解、支持,甚至願意不惜犠牲生命,
但最後的最後,還是做回了原來的黃包車夫,
但這個黃包車夫又與原來完全不關心時事、只求溫飽的車夫不同了,
這與在許多劇裡,主角即使出身貧困,
到最後都會開外掛而功成名就,或開創一片天地是截然不同的,
個人認為這也是讓觀眾心中最後留下更多想法、更加回味的原因。
留言列表